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"> 大年节,旅客在庆成宫后殿的文创空间里拓印“福”字。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大年节上午,北京先农坛里的庆成宫分外热烈。人们赶到这里,亲手给本人拓印“福”字,喜迎新春。 庆成宫后殿,正在举办的新春送“福”运动吸引了很多旅客。印油、匀墨板、滚轮、木模具、年夜红纸,在任务职员领导下,来自天津的张老师本人着手,5样物件、5个步调,一个丰满喜庆的“福”字很快呼之欲出。“春节休会传统拓印,典礼感满满!” 560多岁的庆成宫“双喜临门”:龙年冬至,作为天下遗产北京中轴线的一局部,正式对大众开放;祥瑞蛇年,又迎来“春节”胜利申遗后的首个春节。 从先农门而入,只见庆成宫红墙碧瓦,熠熠生辉。正殿前的日晷上,阳光恰好,金光灿灿。庑殿顶,绿琉璃瓦古朴斑驳,盛满光阴时间。北京现代建造博物馆馆长薛俭大年节值班,耐烦地为观赏者讲授。 “‘庆成’是什么意思?”有小旅客猎奇地问。 “‘庆成’,望文生义就是庆贺礼成。”薛俭笑盈盈作答。 数百年前,昔人祭享先农,盼风调雨顺;现在,人们旅行祈福,愿顺利安全。 后殿里,北京市平易近王勇也失掉了一个“福”字,庆成宫是她的“老友人”了。“我是西城区住建委的,之前担任庆成宫相干任务。你瞧,这儿本来倚着宫墙搭了个违建房,当初规复了原样,当局跟市平易近都很尽力。”指着一处白色宫墙,她感叹古建维护与重光的不易。 逛庙会、品小吃、赏民风……北京中轴线上的这个春节,两项天下遗产相遇,喜庆气氛分外浓重。来自俄罗斯的罗曼一家,曾经“打卡”了中轴线上的故宫、天安门、天坛。拿着一卷对联,他问记者外包装上的红字是什么意思。“把福分带回家!”听到答复,罗曼的脸上绽放笑颜。 《 国民日报 》( 2025年01月29日 01 版) (责编:牛镛、曹昆)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