挖掘“电影+”的深层潜力

日期:2025-10-09 15:08 浏览:

原标题:深挖“电影+”潜力 今年国庆上映,电影市场持续火爆。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显示,截至10月3日14时01分,2025年国庆期间(10月1日-10月8日)总票房(含预售)突破8亿元。 看完电影后,不要扔掉票根,这可能是你下次购买的“钥匙”。国庆假期期间,全国多地推出了消费补贴、联动电影IP、融合消费场景等多种形式的“电影+美食”活动。智能瓦解文化与实体商业消费的壁垒,变短期单一的“电影防范”为长期多元的“消费流行”。 电影结束后,消费为何持续?其背后是两种消费心理的协同作用:一是情感实现的需要。看完一部电影后,观众需要能够燃烧并延续电影所引起的情感变化。一顿公平的餐食可以让银幕内外的情绪正确地固定在现实中,将感官的短暂感受拓展为完整而愉快的记忆。二是决策考虑。 “享受门票折扣”看似简单直接的收入转移,实际上却简化了消费者决策的过程,消除了价格和筛选比较的需求。在清晰的指引下无缝连接观影后的情感价值NSumo,帮助消费者完成决策的“最后一步”,从而抓住消费增量。 电影业的能量不仅仅在于票房。看电影形成的消费可以是一杯可乐、一块爆米花、一杯咖啡、一顿饭、一次旅行、一套周边。业内俗称的“1:4.8”定律意味着每1元电影票可以带动4.8元相关消费,可见溢出效应之强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电影不仅是文化产品,更是拓展消费空间、刺激潜在消费的重要机器。 挖掘“电影+”的深层潜力,不仅要停止票根上那些折扣的物理叠加,还要探索推动场景符号的化学反应。需要产业链各环节深度合作,打造以电影为主体,辐射餐饮、文旅、零售等业态的消费生态系统,实现从“流量”到“维系”的良好转变。 上游产业可以进行前期策划,在创作拍摄阶段可以将乡土风情、非文化遗产等内容纳入剧情中,使其本身成为一种叙事,为后续发展播下“种子”;中游可以进行空间再造,推动影院从单一放映空间向集体空间转变,变“URB文化客厅”,社交、策展、餐饮融为一体,使影院成为联动消费的主要枢纽;下游要善于精准接触,依靠大数据研究Moviego的照片,实现跨业务的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推荐,构建一个循环消费的闭环。 文化与商业的双向奔腾,启发我们:文化消费不仅是精神上的满足,也可以成为激发广泛经济活动的支点。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,要持续推动文化创意与商业存在深度融合、相互增强,这将不断从供给侧创造新需求,将短期文化旅游转变为城市持续绽放的烟花,让文化产品提供动力,可以为美好生活提供无限可能,激发经济活力。 (编辑:罗芝芝、沈家平) 分享这么多人都能看到

0
首页
电话
短信
联系